欢迎登陆文心雕龙杯大赛官方网站

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大赛

当前位置: 首页 > 佳作展台 > 高中佳作 >

徐子涵:那人,那西藏(第九届文心雕龙杯大赛征文一等奖)

时间:2018-11-15 10:44来源:大赛组委会 作者:徐子涵 点击:
那人,那西藏 徐子涵(吉林省桦甸市第四中学高一) 那天,我听一宿梵唱,不为修行,只为祈福世人平安喜乐。那刻,我静登佛塔,不为羽化登仙,只为前去惜缘。那一瞬,我环绕金

那人,那西藏

徐子涵(吉林省桦甸市第四中学高一)

 

“那天,我听一宿梵唱,不为修行,只为祈福世人平安喜乐。那刻,我静登佛塔,不为羽化登仙,只为前去惜缘。那一瞬,我环绕金帆,不为超度众生,只愿世间幸福安康。”

他叫扎西,是我们的导游,藏族人,年龄不算小。“5·12”大地震,他刚好在汶川,幸免于难,于是他不再游牧,只想着走出去看一看,所以他成为了云游四方的导游。他每年赚的钱大部分都捐给了佛寺。他说,大多数人的奋斗目标是赚钱养家,而藏族人对金钱没有概念,藏族人最高的理想就是住布达拉宫。他曾从四川步行到了西藏,以三步一跪拜的方式去完成他属于藏民的圣洁信仰。

我们乘坐的巴士,车身挂满了五色风马旗,还有一个写满藏语的平安旗子。这些都是扎西哥的阿妈亲手所挂。每天早晨,她都会为全车旅客祈福。

那晚,我们遭遇了滑坡,被困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上。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导游讲起了他的经历和故事,当他说到他并不识字时,我震惊了—— 一个导游竟然不识字。他又说:“我只上了小学一年级,那些支教老师因为条件艰苦,几天就走了。我便去了佛寺学习佛教,之后便开始了放牧,这是我们藏族大部分孩子的出路。我选择当导游,一是可以出去看看,藏民这辈子也没有出去过,二是赚了钱可以捐给佛寺,那是我们必须要感恩的地方。”或许是处于海拔五千多米,亦或是扎西哥口述的命运,我有些不舒服,大口喘气,无助地蜷缩在座位上,扎西哥走了过来:“高海拔地区起初很难适应,好好休息。”他把牦牛皮的藏袍给我披上。那一夜,我就在这个有着藏民体温的袍子中得以心安。

后来,我们踏上归程,途径一所希望小学,他感慨道:我们高原地区只有希望小学,是政府出资兴建的。我们藏族人文化水平低,你们看到的是雪山蓝天,可是有太多的藏家人从未走出去,从未看过外面是什么样子,一辈子也只能生活在这里。你们走后,能否可以来支教,帮帮这些孩子呢?来帮帮孩子吧……

雪山,酥油,牦牛,白莲……西藏是神圣的,是那个藏民扎西以及所有藏家人用心祈福的净土。西藏又是苍凉的,是那个物质匮乏教育落后的高原地区。

那一刻,我看到车里的人们眼睛湿润,纷纷记下地址,要捐资助学。我啊,闭上眼睛,暗自发誓,将来学业有成,一定到这里做一名支教老师。

那个虔诚与责任感并存的藏族人啊,如今的你陪伴着谁从阿坎冰川来到西藏雪山?那些渴望知识的藏家孩童啊,有没有人引导你们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那片圣洁美丽的净土啊,我在心底祈祷,愿祖国繁荣昌盛,愿西藏安宁富饶。

那人,那西藏,愿你们都可在未来岁月无忧,我双手合十,扎西德勒!

我会回来的。

指导教师:姜红丽)

【获奖理由】

文章没有直接写西藏,而是写了一个叫扎西的导游,通过他的讲述,体味到了西藏的神圣,也深感西藏教育的落后。作为一名中学生,小作者的大情怀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是责任,是温暖,如果结尾再深入一些,文章将更有力度。

(责任编辑:华丽)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