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月光,这类文章该如何写?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 2022-10-12


 

编者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然而在日常的写作中,同学们往往苦思冥想却无从下手,搜肠刮肚凑成一篇很多时候又写成生活片段的垒砌,如同流水账一般,读起来索然无味。恰逢教师节、中秋节双节合一,小编精选了几篇写老师、写月亮的高分作文,并在文末附上老师的精彩评语,供大家借鉴学习。

 

 

粉笔灰

□ 李袁坤

 

洛沅注意到那个化学老师时,已经步入初冬了。

大概是换到第一排的缘故,洛沅近的恍若 都可以看清老师的毛孔,她叹了口气,认命地翻开化学书。上课铃还未响化学老师就已站上了讲台,挑拣了支最长的粉笔后就专心地写开板书,洛沅不得不正了正神色,努力地辨析着黑板上的笔记。

或许是第一次这样在老师眼皮子底下上课,洛沅到底是有些紧张,她紧绷着身子,死死地盯着黑板。时间久了,她的视线不由得开始飘忽起来,落到正滔滔不绝讲课的老师身上了。

化学老师姓杨,是个眼镜总挂在鼻梁上的娇小女人,年纪大概五十出头,说话温和软糯,

对待学生却极其严格,课堂气氛往往沉闷压抑,定是很难接近。

洛沅是第一次细心打量这个老师。以前?以前不仅她对老师的印象是模糊的,就连其他同学也很少提及她。对于大多数老师,只知上课垂着眼的他们仅能道出姓甚名谁,别的便再

也讲不出个之乎者也了。

明明已经入冬,外面凉风乍起,可讲台上的人却只是单薄地套了件开衫,洛沅记笔记的手被偶尔吹进的冷风冻得有些僵硬,而杨老师却不知冷似的,手指灵活地在黑板上飞动,唰唰地落笔。洛沅定神一看,才惊讶地瞧见,那支最长的粉笔早已被磨得仅剩下半截了,而老师的食指和拇指沾满了白色的粉笔灰,在那墨绿黑板的映衬下,格外乍眼。洛沅乍若惊醒般抬头环视,却发现其他同学面色平静木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小小细节有什么不妥。

洛沅心神微恍,即便低下头,她眼前也总是晃过那一只沾满粉笔灰的手,平时班里的女生衣服蹭上点粉笔灰都会大呼小叫的,而那个看起来严厉的女人却任由它沾染双手,紧紧握着粉笔,至于袖口和肩膀上浮满的粉笔灰,就更不用提了。洛沅看着杨老师那手上满满的粉笔灰,不知为何心里对这个女人的紧张和惧怕少了许多,她甚至还生出要递过纸巾给她擦擦手的冲动,却怕在这沉闷的气氛中这个举动会显得唐突不已。

就在她纠结不堪时,那双沾满粉笔灰的手在她眼前陡然放大,洛沅吓了一跳,猛地一抬头才发现是老师在演示烧碱实验。洛沅看着眼前明显为了展示清晰而切割过大的钠块和杨老师手握的一滴管烧碱。她因这危险的操作眼中染上一抹担忧,忽听见周遭同学惊呼一声,洛沅心下一沉,只见如花生般大的烧碱溅在老师手上,那食指上的粉笔灰被濡湿了一大片,只留下点点白迹。洛沅惊得探起身,她一直紧攥在手里的纸巾刚要递出,就看见杨老师拿蒸馏水喷瓶冲了后随意地抹了一下,那件开衫起球的袖口除了沾着粉笔灰外,连烧碱也毫不顾惜地用它擦掉,好像这衣服并不是穿在她身上,而她面前那满满的板书才是头等大事一样。可洛沅到底是注意到杨老师的板书不再如前半节课流畅了,尽管她声音一如既往地平和,但她却从那食指不自然地微曲和杨老师偶尔搓捻手指的动作中,看出她极力压抑的疼痛。

看着那食指上发红的伤处重新落满粉笔灰,洛沅心里好像堵住一般,尤其是听见下课后杨老师微乎其微地叹了口气,她眼前又晃过那双沾满粉笔灰的手,便再也忍不住起身追了出去。

杨老师听见学生喊她竟有些诧异,转而对洛沅温柔和蔼地一笑,轻声问她怎么了。洛沅看着眼前的杨老师温和甚至惊喜的神情,哪有半分难接近的样子,眼睛里有些发涩,目光盯着地面的一点似要看出个洞来,喉咙里咕噜踌躇半晌才艰难地递出被她捏得变形的湿巾,细若蚊喃地说 :“老师,擦擦手吧。”杨老师有些迷茫地看着手上的粉笔灰,好像这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洛沅忽然有些想哭,又飞快地补了一句“天凉了,请老师多穿点”,这些话似花光了洛沅所有的勇气,她落荒而逃,又

忍不住远远地站住了脚步回身望向杨老师的方向。她依旧站在那里,手里捏着那包湿巾,脸上的神情有些看不清,不过她应该是在笑吧。洛沅忽地扬起一个笑容,杨老师定是在笑了,洛沅肯定地点点头,转而继续跑回班里。

洛沅长吁一口气轻松地坐回座位上,同桌向她抱怨刚刚课上沉闷无聊害得他都没记笔记,问洛沅要笔记看一下。洛沅却并没有回答同桌的话,她眼前晃过那一双沾满粉笔灰的手和那个模糊的笑容,转头很认真地问同桌:“你有没有注意到杨老师手上全是粉笔灰呢?”同桌愣了一下,转而似笑非笑地盯着洛沅,打趣洛沅说她走神还用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洛沅笑着看了看他,轻轻地摇了摇头,又看了看毫无察觉的同学们,轻轻地叹了口气。洛沅低头翻开化学笔记本的扉页,一字一顿地写下这么一句话 :

“我希望那些爱我的,为我付出的人,希望他们万事顺遂,希望他们一生所遇的路都平坦,桥都坚固,连隧道都光明。”

 

评语:这是一篇成功的小说习作,描写的是普通的学生,普通的老师,普通的学习生活。可是小说的成功之处也在这些“普通”中写出了不普通的故事。作者从老师板书动作的变化到那支不断被磨短的粉笔,从落在手上的粉笔灰到老师的化学实验,细节的流转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学生的感情在细节中慢慢变化,流淌出来。师生情正是在这样的相互理解与认可中建立起来。语句朴实自然,充满真情实感。

 

 

一抹月亮

□ 施姝含

 

于我而言,写作也曾是个烫山芋。压榨平凡无奇的一周,搜肠刮肚熬成一篇周记,谈何容易?

又是一个思维枯竭的夜晚,托着腮帮子冥思苦想可做文章的话题。弟弟在一旁埋头做作业,铅笔在纸上拘谨地前行着,发出簌簌的响声。

他突然停笔,抬头,问我 :“姐姐,这题哪里错了?”

我接过作业本,量词填空,几个歪歪扭扭的铅笔字写着“一(抹)月亮”,还挂着一个鲜红的大叉叉。我漫不经心地回答道 :“这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啊,一弯新月,一轮圆月……”

“哗——”,不等我说完,他急着扯开了窗帘,灰尘四起甚是呛人,他倒是丝毫不在意,指着月亮,理直气壮:“你看!”

这几日暮云霭霭,月亮淡得十分雅致。厚厚的云层如一淙溪水,不停歇地向前流淌,月亮也被冲刷得失去了边际,像是深山老林中缕缕炊烟,又像是泼在漆黑画布上的牛奶。这时若把月亮比作不经意的几笔涂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这时我才细细地咀嚼这几个字,“一抹月亮”,多美啊!而像他这样的孩子,心灵宛若一张白纸,思想未经过多少打磨,一切都是最质朴的样子。他不知道苏子曾说过“一溪云”,不知道张岱曾写下“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他所有的语言输出都来源于他对生活最自然的看法。我们绞尽脑汁布局妥当的一两个词,却是他再理所当然不过的行为。

诚然,“咬文嚼字”,精雕细琢是不可少的,文章斐然可观,对读者而言也是一场视觉盛宴。但是过度堆砌辞藻以彰显文采,文章内涵却显得空洞乏味,不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空有一副好皮囊。语言只是思想的载体,而并非文艺的身份证。可是如鲁迅先生一般字字掷地有声,以笔为戈,振聋发聩的又能有几人?看遍了钱塘潮起,黄山晨出也会有审美疲劳。虽然脱口就能背出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但神思却早随他的妻儿一同熟睡帐中 ;反而是眼前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屁孩,随口一句“一抹月亮”,却能让我心头漾起层层涟漪。

究其根本,莫过于“共鸣”二字。华丽的语言可以博人眼球,但若要使文字真正烙进人的心里去,便得依靠共鸣,而共鸣往往来源于生活。可惜又庆幸的是,我们一代孩子生活在一个和平安逸的年代。我们认真学习教科书里的一字一句,试图走进作者的心境,却无法完全同等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无法同等地分担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纪突然残废了双脚的痛苦,无法同等地体会在战争中美术教室变成手术室的悲哀。我们所生活的不过眼前一方小世界,却要从日复一日流水账般的日子中翻出写作的素材和共鸣。

但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写作,本应就是极其平常的事。并不是每段人生都如壮烈史诗,也并不是每个故事都有欧亨利式的结局。然而名家们往往善于嗅到鸡毛蒜皮中的不平凡,他们以孩子一般纯净而不受拘束的思想,透过文字的窗棂,看到每一天的日升日落都各有风采。张爱玲笔下坏掉的热水汀和夜晚吵闹的电车都可爱无比 ;Miles Davis 眼中掉了一颗门牙的 John 笑起来像一架钢琴 ;老舍写贫穷不说瓮牖绳枢,而戏称锅干净得像个体面的寡妇 ;钱锺书写爱慕不说愿为女子的发簪,却更

爱作唐晓芙的牙刷。小市民的柴米油盐的生活其实本就是一出独一无二的戏,只不过多数人在长大的过程中,习惯了老套的剧本,欣然落入了套板效应,而少有孩子一般看世界的纯粹。

“月亮藏起来了。”弟弟的自言自语让我回转过神来。窗外月色已不能见,可我却由衷地觉得这个夜晚格外美丽。月圆月缺都各有风味,失意时点一盏明月,释怀时煮一壶月光,世间草木都尤为可爱。而人们写作时往往忽略了生活的点滴,为赋新词强说愁,又何来共鸣?兜兜转转一圈才发现,不应为了写作而写作,文字只是我们情感表达的工具,但透过它更应看到的,是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何出发。

我还有好多好多想告诉弟弟的,我想告诉他生活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想告诉他在今后长大的旅程中勿忘初心,继续保持他的天真和纯粹……可他未必能听得懂,我也未必能说得清。

迟迟无法下笔的文章,突然有了许多东西可言。

我望着弟弟,千思万绪,千言万语,最后却只是咧了咧嘴 :

“我想给你贴一朵小红花。”

 

评语:本文作者以“一抹月亮”的细节入手,对“写作”这件“大事”进行了真诚、有益又深邃的思索。为什么孩童时纯真的写作特质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失去?这是小作者发出的疑问,也值得我们每个成人认真思索。作者在文中用扎实的文学积累、坦率的写作姿态为这个问题作了最佳的注解,展现了率真的性灵。

 

偷 月 亮

□ 耿敬阳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生活着一群留守的孩子们,他们的纯真、懂事曾感动了整座大山……

这一年孩子们依然要过一个不能完全团圆的中秋。和其他孩子一样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的孩子小新,也一样。小新今年六岁了,有着月亮一般水灵的眼睛。他今天听说村头的玩伴山子的爸爸妈妈从城里寄来了几盒好吃的月饼,便想着要和其他孩子一起晚上去他家尝尝味道。

当夕阳吻上山的脊梁,天色昏沉起来时,孩子们便一窝蜂地哄着往山子家里跑。小新家离山子家最远,小新的奶奶放不下心让小新独自一人去山子家里,况且他年纪又小,天已近黑。所以,奶奶执意不让,急得小新紧抱着奶奶的双腿,奶奶长、奶奶短地央求起来。奶奶看着山子巴巴的眼神,心也不禁

软了,小新见状,立刻瞅准时机,溜了,还不忘回头嘱咐“奶奶别担心,我很快回来”。

小新摸着山路走着,不一会儿,天就全黑了。月亮也悄悄爬上了山头,皎洁的月光 透过树木枝叶细碎地洒在山路上。小新的眼前忽然间有了光亮,仰头看去,圆圆的一轮乳白清月,像天鹅的白羽,周围轻薄的星云像轻纱的裙摆半掩着那月。小新仰着头慢慢向前走,他走一步,月亮就走一步,他停下,

月亮也停下,年幼的小新奇怪极了,这月亮竟跟着他哩 !

小新盯着月亮眼珠一转,蹦出一个念头 :要不我把这小月亮偷去给山子他们家吧!让他们和我一起看!于是,小新便欣喜又忐忑地带着月亮朝山子家走。一路上,小新走几步便要回头看一眼月亮,他怕月亮不肯跟着他,逃走了。他不敢走得太快,因为他怕月亮跟不上他的脚步;他也不敢走得很慢,因为,他怕月亮着了急……

终于,月亮跟着小新平安到了山子家里。小新刚到山子的家门口就大嚷 :“你们快来看呀!快来看,看我带什么来了!”伙伴们应声出来,小新忙指着那月亮说 :“快看。”伙伴们看向那轮圆得可爱的月亮,不禁疑惑:“月亮,谁没见过呀!”

小新得意地扬了扬头说 :“这月亮是我从半路悄悄偷回来的,他是跟着我一起来的,跟我!”伙伴们听了个个惊得瞪大了眼睛:“你把月亮偷来了!”孩子们互相看了看表示不信,然而,那月亮就在眼前啊!于是就都夸赞起小新来。

小新喜滋滋的,看着那月亮笑了。突然,山子跳出来着急地朝小新喊道 :“呀!你把月亮偷到咱们这儿,咱们的爸爸妈妈在城里可就看不着月亮了啊!”一句话像彻骨的凉水将小新的兴致浇灭了。小新眉头皱得能打结,小脸急得通红 :“这……这可咋办啊!我不想……不想爸爸妈妈看不到月亮,山子咋办啊?都怪我……”

其他孩子也慌了,都不知道怎么把月亮送回去,送到爸爸妈妈眼前去。山子走出来说:“别急,咱们带着月亮去找找看,有没有回去的路?”孩子们纷纷应和。

于是带着月亮,一群孩子在山里找寻着,这边看看,那边看看,想着到底怎样送月亮回去!

月色渐寒,孩子们腿也走得酸痛,可没有一人嚷着要回去。

终于,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累得伏在一个小土丘旁睡着了。只有小新一人,那个偷月亮的孩子,那个每次爸爸妈妈走后都不落泪,那个最坚强懂事的孩子,巴巴地瞅着月亮“叭嗒叭嗒”地掉着眼泪。

他呜咽着盯着月亮说 :“爸爸妈妈,下次我再也不偷月亮了,小新一定乖乖的,再也不偷了,你们别不喜欢我,别生气不回来看我……”

此时,整座大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默。

 

评语:这是一个温暖又让人心酸的故事。它像一扇窗子,让我们看到窗里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山村养育了他们的个性,天空那轮月亮培育了他们的品质。通过这轮月亮,能听到他们无数的心里话。故事语言清淡有味,似有山间草木之灵气 ;情节生动合理,像一湾清泉从心头流过,构成一篇佳作。

 

文章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