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晏宁:千年文思 梦之脊梁(十一届文心雕龙杯征文一等奖)

     发布日期: 2019-04-28

千年文思 梦之脊梁

刘晏宁(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三)

拨开厚重的迷雾,找寻烛照历史天空的不朽星光;翻开尘封的书简,追溯沉淀千年的流芳字句。追索之余,掩卷沉思,发现这传承几千年的文脉,已筑成泱泱中国梦之脊梁。

如在昨日,长安大明宫内,霓裳羽衣舞,依然彻夜不歇。而渔阳鼙鼓骤然动地而来,边疆战火瞬间燃遍大片江山。

他一生漂泊,看尽世间疮痍;一颗诗心,化作笔底波澜。情到深处,他以春天的草木哭诉战争的悲凉;痛到极点,他让满园的花鸟细数烽烟的无情。他是悲哀的,一生的光阴多半在流离失所中度过。他又是不凡的,笔下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渗透着对国家的希冀,对和平和统一的渴望。这种家国情怀,凝润着他已经渐渐干涸的笔尖,氤氲出叩问时代的力量。

当战争大捷的消息传来,蓟北收复了失地,他忧国忧民,殚精竭虑,这一天终展露近二十年未有的笑颜。略一思忖,遍信手研磨,一气呵成。“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谈到归乡,他脑海里竟浮现出水路的通达。“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落笔后,已发现自己满目泪水。自己即是茫茫苍生的万分之一,多少个万分之一构成了这茫茫苍生。“大唐,我的国家,你即是天下苍生的故乡。”

他是杜甫,在唐朝留下让人无法企及的绝代芳华。

时间总是流转,文脉依然传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一派田园风光让人心情平静。但夜半无人时,沙场集合的号角却依然在耳边久久萦绕。这种声音,似乎在鄙视自己的苟且偷安,嘲笑自己垂垂老矣的衰弱身躯。

又是一夜骤雨,又是一夜未眠。夜阑时分,他披衣而卧,再次抚摸曾穿过的甲衣。而与以往不同的是,透过这衣上的鳞片,竟倒映出刺眼的银发。他不由苦笑一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而一番风雨袭来,他索性喝了几杯酒,看了战时曾穿过的甲衣和宝剑,他侧卧在床榻,梦中又回到那熟悉的兵营中:“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他在睡梦中,露出久违的满足的笑容。

他是辛弃疾,在南宋把栏杆拍遍,回音袅袅。

时间依旧涌动,不为世事停留。转眼间,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面临改革与发展,而腐朽的帝制让国家如同一艘年久失修的陈船,在阴晴不定的海面上风雨飘摇。

《马关条约》赔款2.5亿两白银,丧权辱国!此一消息如同惊雷,震醒了沉浸在天朝上国幻想中的国民。他,也是几万万分之一。政治格局诡谲,帝后关系紧张。想让国家振兴,就必须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维新,是国家之希望,民族之未来。”他在黑暗中握紧拳头,“愿以颈血刷污政”,死,又有何惧?

这天,他于囹圄中,正怒骂袁世凯的反复无常,悲叹维新变法、民族振兴之难,国家将去往何处?民族命运谁能把握?此时,监狱门悄悄开了,友人乔装而来,想要救他出走他乡。他抚摸着牢狱坚硬的墙壁,目光如铁:“我不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友人洒泪而别。夜半时,月光照进牢狱。他用力举起手中的笔,感觉有千斤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笑了,笑到眼睛含泪。

临刑之时,他眼中是千万的同胞。我是民族的万万分之一,多少个万万分之一组成了我伟大的民族。今日行刑,别无所求。“我的民族,愿你强大稳固,屹立不倒。”

他是谭嗣同,为民族觉醒而流血,震撼国人。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而位卑尚不忘忧国的,年老尤想沙场的,年轻但能为国牺牲的,竟皆一脉相承。历史行进至今,精神传承至今。这种精神,让我们牵起彼此的双手砥砺前行,让我们挂满泪水的双眼绽放笑颜,让我们在这或许迷惘的年岁找到美丽的方向。这就是对中国梦的渴望。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是习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嘱托。激情澎湃的文句,激励我们再次审视自己的人生梦想、知行道路。我们有幸生在太平盛世,自当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国担当、为民族效力。“惟愿我的中国,强大而团结,繁荣而自由。”这梦想不仅是当下的、个人的,更是历史的、民族的。

言犹在耳,热血沸腾,国家振兴,梦想可期。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画面:草堂里秉笔直书的老杜,醉梦中犹在为国杀敌的稼轩,牢狱中露出坚毅目光的嗣同。他们的文思和骨气,薪火相传,终架成民族之脊梁。他们终于可以露出欣慰的一笑,化作天上永恒的星光。

(指导教师:于守政)

【获奖理由】

家国历史,伟人英豪,是一个让人激情澎湃的题材。作者回顾历史,展望梦想,借古人之口言今人之心,用三位流芳千古的历史人物的事迹,来述说当代青少年深沉厚重的爱国情怀和振兴祖国的万丈豪情。全文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情感丰富,不落俗套,值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