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文心雕龙杯大赛官方网站

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大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新苗 >

在飞鸟的痕迹中穿行——小作家逄杭之

时间:2013-10-11 11:5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逄杭之 点击:
【 个人简介 】 逄杭之, 1998 年植树节生于泉城济南,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学生,酷爱读书写作,已在国内正式报刊发表作品 100 余篇, 13 次在全国性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或金奖。

   
   【个人简介

逄杭之,1998年植树节生于泉城济南,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学生,酷爱读书写作,已在国内正式报刊发表作品100余篇,13次在全国性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或金奖。200813月于美国佛罗里达J.J.finley Elementary School体验学习。2008年被评为第十五届济南小名士”。2010年被评为“济南市三好学生”。2011年获“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写作才艺之星”称号。有多篇作品入选少儿优秀作文年度选本。结集有长篇日记《九岁小丫闯美国》、《我的财富》。2011年荣获第四届“文心雕龙杯”全国新课标写作大赛“中华校园写作才艺之星”(三名)。

写作感言

总是喜欢那些声音,自然的,美的。窗外的风吹过,鸟儿叽喳。静谧的环境之下,灵感萌发。于是,一篇文字就像飞鸟掠过时产生的气流,短短的,浅浅的,却也引起了波动。

这些波动或许不会对读者留下太长久的记忆,但只要一瞬的失神,我就已满足。黑夜中的一颗不起眼的星星,哪怕勇敢地向地球眨了一下眼睛,我也会鼓励地向它微笑,说,我看好你哦,加油。

加油,加油。这只是过程。文字赋予了我以爱意,我在飞鸟的痕迹中穿行,无知无觉地在自己的思想中沦陷,陶醉在空气的小小振动中。一下,一下,发出的低声波,耳朵听不见,但是心听见了。

风会吹拂。它吹动秋千,吱吱呀呀。吹动风铃,叮叮当当。吹动时间,哗哗啦啦。我就在风中行走,像坐在飞机里面,起飞的时候发现大地斜了,飞起来之后发现窗户白了。于是我就隔着玻璃拿指甲抠窗户,想,云真的是棉花糖吗?被太阳晒化了,就黏在窗户上了。降落的时候会有耳鸣,一种不知名的声音在敲打着我们,头上两侧的那俩洞儿就忽闪忽闪起了反映。它们说,听不见的声音真好听。

我采摘路上的雪花,装满自己的篮子。而那些绚烂的花儿,就留给春天吧。我只想要无声的过程。一片,又一片。雪花那么微小,落下来,仍旧会覆盖土地。

云卷云舒,一直注视着我的,是时间。她看着我把雪花一片片捡起,在地上拼出齐整的图案。太阳晒上去,化了。

眼睛看不见,心却看见了。

【作品选萃】

秋千上停留的风

逄杭之(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初二)

一个黄昏,夕阳很美。路灯的影子长长瘦瘦。

我走在院子里,翻开手上的一本书。一枚很薄,旧得有些发黄的枫叶标本露出。这是几年前收藏的呢?

开始四合的暮色下,有轻微的风吹过。我想要捕捉些什么。于是,我拿起了笔。

小的时候,就喜欢秋天。喜欢叶子被风吹起,旋转。然后我坐在漩涡的中央,悠然地双脚一下一下蹬着地,荡秋千。树林会沙沙地响,仿若有精灵在我耳旁歌唱。

我静听着自然的声音。

我始终相信,孩子们刚刚降生在这个星球,这样的纯洁,真、善、美集于一身的安琪儿们,与这些无言的生灵会相处得极其融洽。孩子,是最接近自然的。他们从那如黑洞的玄妙中来,与土地里隐藏着的根茎有惊人的默契。

我喜欢跑出自己家小小的房子,颠颠儿地跑。遇见软软的泥巴,或干净的未经踩踏的一片雪,就会把手掌按上去,看指尖神秘的纹路一圈一圈映在上面。

树丫上常会有鸟,站在它们爱巢一边。转动着晶亮的大眼珠。每当看到它们静伫在极细的枝叉上,我会呆了似的凝视它们的眼睛。那是生命中极美好的光芒的汇聚之处。

我矮矮小小的,试着爬树,追逐小鸟,追逐落叶。穿着略显肥大的衣服,晃晃悠悠。

有的时候会看见几只蚂蚁,就蹲下来跟它们一起悄悄移动。追踪它们老巢的时候,会跳着,跺着脚怕蚂蚁们爬到我身上。然而有时在同来的玩伴身上发现小蚁在慢慢地散步,却会在玩伴惊恐的叫声中吃醋地说:害怕什么,它这是喜欢你嘞。

也关心花的动静。某一次在奔跑摔倒的时候,发现有一朵俏生生却又柔和的花儿。也忘记摘了或否。后来又在秋千架旁看见一朵几乎一样的花,依偎着秋千,亲昵的模样。

最悠然的时刻,是荡在秋千上。耳旁有呼呼刮过的风。现在想起,才觉得那风声是时光流逝的歌声。我的夕阳,我的泥巴,我的小鸟和它的眼睛,我的蚂蚁和花——童年,被风吹得模糊了,遥远了。

当我专心地坐在一个旧得掉了漆的秋千上晃呢晃时,便会觉得,秋千像秋天的千纸鹤,载着我独自一人的背影和我的记忆们,远远地向那停留的风驰去。

我在风里,一直在风里。

有些感觉,再也不见

逄杭之(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初二)

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走着。早就远远抛在了身后的童年,被我们像眺望麦田一样眺望着。就是这片起伏的金黄的穗子里面,翻几下就可以望见有一小块记忆在那里午睡。我们叫醒它,它却倏地溜走了。我体育不好,跑不了百十米就累。于是只好喘着看它消失在麦田深处。

天空仍旧在头顶天真地蓝着。我很想扔一块小石子搅乱这亘古不变的平静,让这天不同反响——然而却惧怕飞行的小石子落回到身上的疼痛。

多年前的那个金秋时刻,同一个太阳,同一片天空,我被送到了小学。认识朋友,认识树木,认识风。新奇的东西来了又走,一明一暗,像闪烁的灯。这种看不分明的感觉,坐着呜呜响的小火车直达我内心。

一张薄薄的红色小纸花,歪歪的“奖”字粘贴,各式的小剪纸——老师常事先把盒子藏在身后,说一声:好好表现哦,魔法在看着你们呢——然后把装着些纸糊的小玩意儿的盒子快速从身后拉出来,听我们“好神奇哦”的惊呼,满意地笑着。

而现在,这样的“魔术”只会让我觉得幼稚。于是我从观众席上站起,转身离去。

我失去了对魔术的信任和耐心。

小的时候,常会打嗝,停不下来地打。有时连喝几口水就咽下去了,有时却止不住。于是奶奶就总是骗人吓唬我:“呐,今天我刚买了一只鸡,买回家,就发现少了只左翅,没了条右腿。是不是你吃的?”我怕得大叫:“没有啊!”“就是你,还撒谎!要不怎么会不翼而飞呢?”“我没有!”嘴里不住说着没有没有,却使劲回忆着到底有没有。后来想着想着这事竟成有的了,想着我好像变成一只小猫随着风飘到奶奶的袋子里,把美味的鸡吃了许多之后(那时我并不知道有“活鸡”、“生鸡”这回事,只知道“熟鸡”),眼看家门在前又飘了回来。一边想一边嗅自己身上的熟鸡味,一边还用更大的嗓门喊:“我没有!”直到哇哇大哭了,奶奶才赶紧收手,开始哄我。过了阵才说,刚才骗你的啦,鸡怎么可能丢呢。你看,这不是不打嗝了吗。

又开始打嗝的时候,奶奶又说她丢了100元,。再打嗝,又说鸡少了只右翅没了条左腿。总之不论奶奶扯什么谎,重复的谎我也一定信。于是每次不是哭就是快要哭了。

——刚刚老妈用手给我嘴里放了些糖豆。挺好吃的,但我作业仍没写完,老妈等我吃了咽到肚里去之后才慢吞吞地说:“知道吗?我刚才给你刷鞋子,没洗干净手哦……”我笑笑说:“才不信你哩。”想起小时候,老妈说同样的话已近百次,我却仍次次都吓得直吐唾沫。

有时上楼,到了家门前老妈才一惊,说:“哟,没带钥匙。”以前我回回都气得训她爱忘事,然后眼睁睁地看她笑眯眯地从口袋里掏出来说:“你还真信啊。”

那些“损人”的故事,我常常要上不下三次当才记得住。

小时候,信任一切人,常被同学评为“老实”、“迟钝”。相信各式的谎言几十次,才会开始不相信。长大了,奶奶妈妈翻出老一套的来吓唬我,成功率只有十分之一了。

不过,有些奇妙的感觉,或许会在成长中丢失,再也不见。

趣与思

                       ——由鲁迅《狗·猫·鼠》想到的

逄杭之(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初二)

鲁迅不喜欢猫的理由是有趣的。为此,他竟还与猫咪们发生过“革命战争”。我小学时有个同学,是很爱猫的。而现在,我的朋友“灰弟”(其实是陈雁飞,后来叫陈雁灰,再后来是飞飞,再再后来是灰灰,叫着叫着又想改成“灰哥”,想了一下她比我小两个月,就改叫她“灰弟”了)也对猫特别好,甚至在表示确认和平常说话时都会“喵”一声。如果她们生在那个年代,估计会与鲁迅大战一场吧。

有一天放学的时候,看见墙头上立着一只白猫,我陪灰弟取车来着,发现有一只黑猫偷偷跳上了旁近的树梢,我们立刻停下脚步,抬头看。白猫弓起身子,黑猫稍稍退了一步。它们就这样一动不动地僵持着。大约一刻钟左右的时间过了,黑猫才又悄悄退了回去。白猫继续坐在墙头安稳地看风景了。若猫们都是老虎的话,同时摆出迎战的姿态,压在墙上,只怕这墙早也就塌了。

鲁迅所述的隐鼠,墨猴却也是极可爱的小玩意儿。然而现在却连普通的老鼠都少见了。读着这些文字,感觉书中的世界简直都快类似于“古文化”了。我也想到没有高楼,只有像江南水乡的竹楼、尖顶屋一样的地方去多和自然玩一会儿,和天空叙叙旧。

用动物来讽刺人们的手法,也是很有趣的。没有说什么不雅字眼就能把别人贬得一无是处,也实在是很好的本领了。

其实我一直觉得,每个人对同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与此同时写出的读后感,也同样会让不同的读者认识到不同的“我”的理解。能完全汇合的视角,是极稀少的。

(责任编辑:华丽)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