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文心雕龙杯大赛官方网站

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大赛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赛动态 >

大赛评委会主席张之路新作《金雨滴》面世

时间:2018-04-25 16:41来源:未知 作者:华丽 点击:
大赛评委会主席 张之路新作《金雨滴》面世:引领你穿过光阴的风和雨 4月21日, 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大赛 评委会主席、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张之路《金雨滴》新书发布会 在京

大赛评委会主席张之路新作《金雨滴》面世:引领你穿过光阴的风和雨


 

4月21日,“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大赛评委会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金雨滴》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张之路、李东华亮相活动现场,与北京二中分校的师生们分享成长路上的风和雨。


 

《金雨滴是张之路的一部原创力作。故事由一辆凤凰自行车引出一段少年往事,从而道出了一个关于友情、感恩与自我救赎的故事。张之路以犀利而精准的笔触,描写当下的社会、人心,鲜活而极具典型性。在这部幻想小说中,老张与自己的少年、青年和中年时光劈面相遇,其救赎的主题观照了人性中复杂的一面,延续了张之路作品理性严谨的风格。

01

《金雨滴》的写作缘起
 



李东华:我和《金雨滴》有很深渊源,可以说我是《金雨滴》的第一个责编。因为我在《人民文学》杂志社工作,经常向张之路老师约稿,我去年的时候给张老师打电话,问他有没有新作,然后他说有一个,马上就发来了。原来,因为当时共享单车刚刚出来,觉得很新奇,张老师立刻写了一部跟自行车有关的小说,我也有一个疑问一直想问张老师,写这部作品是因为您对自行车题材早有计划,还是共享单车概念出来以后灵光一闪?



 

张之路:起意写这本书,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预告里面说的,“老张要给他的自行车搞一个告别仪式”,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真事,虽然我在家里并没有搞过这个仪式,但是我在后记里写到,在我50岁的时候,汽车兴旺起来,自行车很少骑到,所以特别想给自行车搞一个告别仪式,因为自行车跟了我很多年,自行车和我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见到自行车会想起很多东西,是一种怀旧,也是一种感恩,虽然它是一个物。

后来随着时代变化,好像觉得一辆自行车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在我心里还是不能忘记的“老朋友”,这个时候我想围绕自行车写一本书。我周边人包括年龄大的、年龄小的都有自行车的浓烈情结,最早是政府推出的公租车,到后来发展到商业化的共享单车的时候,我觉得自行车这个题材表面上看起来很旧、很普通,但是所蕴含的历史命运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这里面有一个核就是“金雨滴”,来由是一件真事,我曾经去一个学校讲座,老师都到了之后,从远处领来一个孩子,步履蹒跚,一看就是有点疾病的孩子。我讲课的时候想这个孩子怎么回事——我这个人对很多事情很有好奇心。讲座完了以后,第一个走到孩子那问他有什么话想说,他说那么多人帮助过我,我没有任何力量帮助别人,我希望天上能够下雨,下金雨滴,落在大家的身上,代表我的感谢,就是我的愿望。当然大家知道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人有了这样感恩的心,有了这种愿望,在我们的心里,在冥冥之中是可以实现的,这是我写小说的主要动力。

 

02

《金雨滴》中一些拷问心灵的情节
 



张之路:刚才和东华聊天,她问我书中一个情节,就是杨学志他爸爸自行车那件事情,我当时有些犹豫地说了,现在对这个话题依然有些纠结。

我的经历是这样,我以前是个物理老师,有一天校长突然找我,我就去了。办公室里站着两个人,他俩说你们班的一个学生偷了我们大院的东西,现在找不到他。校长说,你带他们到他家去吧。我当时脑子里什么犹豫都没有,就带着他们两个到了学志的家——这个同学的名字就叫“X学志”。当这个同学被他们从院里带出来的时候,他看着我叫了一声,张老师。那一刻,我永远忘不了他的眼神,他对我是一种哀求、求助,因为他觉得只有张老师能帮他,可是就是张老师带他们来的,所以他的眼神一直就在我的心里,我就觉得这件事我做的既对,也不对。

当我到了这个年龄,我突然感觉到,不管当时有多少理由可以让我带他去,但是最后那一幕我受不了,这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就是我们人性的复杂性。所以有的时候我经常开玩笑说,一个人什么时候最自由?当你没有任何选择的时候你是最自由的,当你有选择的时候,你就会纠结,纠结的时候,你突然就会苦恼怎么办。



 

李东华:刚才我问张老师说,“杨学志”是一个真人吗?是完全虚构的还是确实有一个生活中的原形?当时张老师说,是有故事,但是我不能跟同学们讲。刚才张老师说的,人在面对法律和人的情感的时候,要面临一种两难的选择,虽然主人公知道,带这些人去杨学志家是对的,但是面对杨学志的眼光,作为朋友的那样一种于心不忍,那种内心的情感还是难以释怀。他说这个目光一直在他心里,直到现在。张老师之前还担心会误导大家,不愿意讲这个,觉得同学们会认为带人去是不对的,但是我想现在的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可能比我们懂的还多,所以我觉得不用害怕这个,相信大家面对问题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03

网友们的提问

  热心网友:张老师,我小时候看过你的《霹雳贝贝》《疯狂的兔子》《第三军团》等等,我自己认为写东西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技巧,您多年以来坚持文学创作,是否能向我们传授几点关于写作方面的技巧?

张之路:我经常碰到这种情况,讲了半天,家长突然问我,张老师,我们孩子作文老写不好,怎么办?这个问题太大了,因为作文写好写不好牵扯面太多了,如果非要说技巧,我简单说一下我的体会。

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清楚,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的作文水平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上,当时我们是5分制,5分最好,我的作文水平经常在3分、4分之间晃荡。有一天我的语文老师拿着作文进来,说今天我们讲讲张之路的作文。我心里非常慌,怕被批评,没有想到他说,他的作文前部分和大家说差不多,很一般,但是结尾写的很好,意味深长。结果把我的作文结尾念了一下,那天以后,我的作文虽然没有飞快地提高,但是我对作文发生了兴趣。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从小非常喜欢读书。如果作文真有秘诀的话,第一是读书,第二要练习。我的体会就是当你对于文学熟悉了以后,你的手下就会有一种运用自如的感觉,这个时候可能作文就会发生一个质变,从你一点一点好像在寻找作文的途径、技巧,就变成了一个“随心所欲”的状态。我们在小学六年时间里,因为大家学习阶段,你们不用太担心,只要用心学习了,做到各方面文体都比较熟练了,将来你们会有一天从小虫子变成蝴蝶。

李东华:张老师的写作特别注重细节刻画,文学主要就是看你的细节和别人的细节有什么不一样,张老师下的工夫很不一般。《金雨滴》里面写到自行车,就会觉得他好像就是收藏自行车的专家,或者他对自行车有很多研究。他每写一个物品或细节,都会写得非常真实、细致,并不是笼统的。有的时候我看我女儿的作文,她今年高三,就会很笼统,比如写一个鞋子,或者写一个人的形象,会用一些非常抽象的词:这个孩子很漂亮,男孩很英俊什么的,但具有非常典型特征的,具有个人独特个性的地方,却没有进行细致的描述。而张之路老师创作里面,每一部小说在这个方面都是非常突出的,所以他的书非常适合大家来看,作为一个范本来学习。
 

热心网友:两位老师都是儿童文学作家,据你们的观察,现在孩子兴趣爱好有什么变化,和80年代、90年代孩子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这些变化对于你们的创作有没有影响?

张之路:变化肯定是有的,比如很多人阅读纸质书籍的时候,和手机上、阅读器上获得的东西,比例不般配。有一次我和同事聊天,我说中国人坐在地铁里没有看书的,都看着手机,看书的都是外国人。我的朋友说外国手机比我们落后,他没有手机,他有手机会比我们看的还厉害。这也算是一个说法吧,这是阅读里讲的碎片式阅读,我们对一个长文章,上千字,在手机上经常不想看了,希望赶快告诉我们讲了什么。有的时候我觉得,同学们正在上学,要珍惜这个阶段,老师不会说:同学们打开手机翻到什么地方,我们用的纸质东西还非常多。平常我们老说一句话,走的慢一点,等一等自己的灵魂,人生其实很短暂,在这个过程里什么是最主要的?是幸福,是家人、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是人生最主要的东西。所以纸质阅读依然是我非常推崇的一件事情,它可以留住你的人生、留住你的情感,让心灵安宁,心灵安宁了,人就会感觉到幸福。

李东华:可能每一代的父母和自己孩子之间都得面对代沟这个问题,我为了能够看看你们这一代人想什么,我就求我女儿,可以和她来共享她的QQ空间,看一下你们都在聊什么,我经常看了以后,一头雾水,因为里边很多词语,我也不懂,我只能上网查有些词汇,比我当年学文言文还要难,学英文都没有这么难,我女儿每次都用那种“蔑视”的眼光看着我,觉得我已经老古董了,已经OUT了。每次我跟她聊天,她都是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很宽容地看着我,然后跟我聊天。

之前我到农村去,现在每个村里基本上国家都会设一个“农家书屋”,可以给村里的农民、孩子们来看书。我问他们,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是什么?发现一本是《鲁宾逊漂流记》,另外一本书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本写于18世纪的小说,能穿越二百多年,打动我们21世纪的中国孩子的心;一本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长篇小说,纯粹写农村的,可以打动我们很多都市里的孩子的心。我们可能一代一代人之间会有代沟,但是我们的心其实是互通的,我们可能对于生命中一些主要的共性问题,比如说我们那种对人生充满对冒险的渴望、对探险的渴望,我们对于明天、未来的一种憧憬,以及我们对自己的意志和勇气的向往,我觉得其实每代人之间都是一样的,你们可能跟我们那个时候不太一样,你们可能经常看手机或者什么,其实只是工具性的,我们在情感上,在心灵的精神深处,有很多我想是共通的,正是因为有这一点,我觉得成年人写的东西才可能跟你们之间是可以产生这种共振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可能是我们跟你们之间的这种隔膜,不是你们的问题,是我们的问题,是写作者的问题,太偷懒了,对你们了解不够,真正好作品没有年龄限制。

 

热心网友:请问两位老师那些值得我们家长给孩子买的儿童期刊或者故事书?

李东华:我最近几天研究了一下高考的语文命题,没有办法,作为高三的学生家长看了一下,刚刚出现了一模的作文题是什么?改革开放40年。当时一看,我就说这个让社科院研究员答这个题目,未必能答好。说明什么?现在我们的考试对同学们阅读广度、深度要求越来越高。而张老师的精神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张老师特别善于关注一些新出现的事物,比如“乖马时间”,关注的是量子纠缠的问题,而且写的非常通俗易懂。包括《金雨滴》的自行车,他对新出现的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反应都是非常迅速的。同学们可能也需要平时多看看报纸,我们现在各种事物层出不穷,多关心一下,不但对你们个人的自身修养有好处,可能对你们以后的高考,语文的考试,都会有非常大的一个作用,很现实的一个作用。

张之路:选书这个话题也是当下很纠结的一个话题,有一次我给同学们说完了以后,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两本书,一本书看完了特别感动,还有另外一本书非常神奇,只能选一本,你们怎么选?结果几百个同学全选择神奇,好像不期望感动,他们觉得感动太虚了,当然可能看到书的时候也会流泪、感动,但大家都选择神奇。我说这个话的意思是,当下这个年龄非常喜欢新鲜的事物,没有见过的,这是我们现在的年龄特点。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也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基因,我本人也喜欢神奇,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到,在阅读过程里,光靠神奇,不管人生境界还有作文水平,在具体一些,比如考大学,也不能光选择神奇的书。

同学们读什么,家长和老师甚至就是学校语文老师指导阅读的,这本书你看过了,再推荐给他,所以在这一点上是责任重大,但是功德无量。因为我们如果天天看手机、看电视,电视里面推荐的书又少,各种信息又太多了。有的时候两个概念同时存在在一本书上:又是好书,又是卖得好。还有同学们喜欢的和有利于你们健康成长的书,也是两个概念,不是这个书我太喜欢了,我放不下,就一定是有利于健康成长的书,这句话我是从一个电视节目里得到醒悟的,大家虽然都是优秀的孩子,不会上网瘾,但是中国很多青少年、同学沉浸其中,这对身心影响是很大的。

 

04

现场提问(部分)
 


 

二中同学:张老师,您好,我在读《金雨滴》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小细节,就是它除了主人公老张,还有几个其他的人物是春树、夏雨、秋愁和冬梅,这么些一定别有深意的,表达什么情感?有什么意义?

张之路:写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和他表达的手段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平常总是说文章如果写不好,肯定走不了太远,也就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就是表达手段,手段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点同等重要,表达的过程如果没有意思,没有文才,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就不是好文章。这两种东西,不能光偏重哪一种,但是对于你们现在来讲,可能这个表达方式是经常在训练的。取名字的深意就是“春夏秋冬”,表明人生命运,人生从年轻到老的过程。

 

二中同学:张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您在描写时光自行车的地方,您的写作手法和意义是什么?

张之路:因为我们现在写东西的时候无意识当中回忆的东西写的比较多,但是未来展望的东西比较难写,你们上初一,你们对未来的想象,对于我来讲写那一段的时候就吃力。比如未来卖自行车的地方,拿自行车的地方是什么样,像宇宙飞船吗?现在新兴的科学非常多,如何纳入到我们的小学里面是要思索的,有一天当一个记者问,科学如何为课外阅读文学助力的时候,我的想法恰恰相反,不但让同学们做一个文学小少年,还要做科学小少年,因为科学是增加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一把金钥匙。如果你对科学根本不顾及,就是作文写的好,那样想象力就会比较弱。

 

二中同学:看您的书很有感触,虽然您用了很多手法,但是字字句句非常真实,我的生活经历跟自行车有关,我上学生病的时候,那个时候自行车很少,我的同学借了三四辆自行车,带着同学看我,同学的情谊这样连在一起。您刚才有一个比喻,一个虫子作茧变成蝴蝶的过程,我理解作茧是一个痛苦阶段,就像阅读和写作,有时候会有一个走不过来的坎,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张之路:这个问题不是一本书形成的过程,是人生成长过程当中,怎么把自己的文学修养锻炼得比较好的过程,这个问题非常好,当然这个问题非常难,好像说如何把作文写好的问题一样。以前有一个高二学生问我一个问题,张老师,我的作文发表在我们的晚报上,我的班主任老师、语文老师给我不及格,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当时他的老师就站在他的旁边,我如果说你们老师水平不高,也不太妥当,于是我说太正常了,应试作文和平时写文章不一样,好的文章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能不适合于考试中的应答,老师不能够给这样的文章给打满分,他们会担心你如果这么写下去,高考的时候会一败涂地。

刚才为什么说作茧化蝶的事情,我讲的是顿悟过程,突然有一天我们写作的过程里,觉得豁然开朗,便发生了质变,现在同学们在量变的过程里,有的人天分高一些,很快掌握了很多东西,而且他对社会事情也有灵感,结果发现了很多东西。今天我要说的最重点的就是同学们,你们要锻炼你们那双眼睛,我们总是说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那双眼睛,我进一步补充两句话,实际上不是眼睛,是心灵。当你看到某件事情突然引起感觉,这是对你们写作最重要的事情。

(责任编辑:华丽)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