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会佳作(三):习惯与改变

作者:黄秦炀(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来源:文心研学      发布日期: 2020-09-24

请以“习惯与改变”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1000字左右。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又回到了小街,在雨蒙蒙的深秋,碎金般的黄昏给青石小道旁的青草上了落日的神采,这年年的青绿仿佛不曾改变过

我默默伫立在小街头,深深地深深地回望,仿佛一切还是昨天。

该有一泉水声,他是小街永不停息的欢声

一眼清泉游走于青瓦白墙之间,曲折翻转,像一匹弯弯缠绕着润湿了小街百年的岁月,时隐时现间早已越过千家万户从朱门到柴扉,她的轻盈的身躯给每一个角落带来宁静与生机夕阳之下,那溅出的水珠便是落的晚霞,一幽泉也成了流淌的余晖。

小街人也习惯似的离不开泉水孩童们最喜夏日聚在泉边折几只纸船,看他们渐飘渐远,一路追下去,于是泉声又和着笑声向天边漫溯。大人们也习惯在夏借着的凉气与远处几家大户的灯光搬一把竹椅,谈天说地,小轻摇间便有声了,他们的梦中也有这淙清泉吧。

也该有那绵绵的书是小街传承百年的余香。

潮汐漫漫,如芦风潇潇,无论清晨还是黄昏,书是小不变的背景,或由桃花衬,或有夏虫衬,或伴瑞雪飘,那远远近近的书在小街上空凝聚着奔腾着升华着……

小街人最喜读书也习惯似的每日都读,以读万卷书为尊,是他们自古的传统小街人才看不起那些卖些小玩意儿的货郎对开小店的商人也只限于表面的礼貌在他们的习惯里,唯有这书是真正的财富于是在无数个这样的深秋,平日里上下跳的顽童也得乖乖坐在桌前读史读诗读哲学。

袅袅炊烟是小无声的梦呓。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如同天边破晓的晨曦清灵疏朗,晨钟暮鼓一般,当这飘的云一家一家升腾时,的小街又有了灵动书声水声和锅碗碰撞的脆交织成曲,余音绕粱。小街人早餐习惯清淡,而晚餐却习惯厚实的炊烟细水长流,小结束了一天的疲惫,把幸福的声音搬上舞台,杯盘碟落,混着黄酒香和瓜子儿香的炊烟一点一点向远方弥散,若有夕阳,便是一轴世间少有的画卷了。

我默默伫立在小街尽头,深深地深深地回望那幅古老清贫色调的,被浓妆艳起来。

曲折幽深的青石小道不见了,江宽的大道向远方漫溯,将泉掩埋;昏黄的烛灯不见了,珠光宝气富丽堂皇的霓虹灯五彩夜空声也变了,再也不见小街习以为常的书嚣杂的叫卖声中还夹杂着西洋流行歌曲,高高低低酸酸甜甜织成一股声浪扑面而来,像一柄剑贯穿了我的心。流血的是这个改变的时代,落泪却是千年的文明。

小街变了,改变的却也不只是小街。

赤壁被抹上了现代的赭色,朱雀桥落入了历史的尘埃,水韵周庄到处是喧闹与浮华。易水犹寒,可哪里还有慷慨的离歌?汩罗依旧,可何处还有独行的身影,灞亭伤别,何处有“长亭更短亭”的惆怅?月迷津渡,何处有深过千尺的桃花潭?整个华夏大地,只听得那寒山寺的钟声不曾变过,它透过沉沉的历史,敲响了中华传承的悲歌。听,那是《采薇》中身心憔悴的戊卒回望故园时幽愤的叹息,还是《离骚》里无可奈何的屈原转身投河时绝望的呐喊?那曾经惊艳世界的传承改变了,成为一道令人心碎的古墓丽影。

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小街变了,习惯变了,文化变了。没有改变的只能是历史的背影。

我默默伫立在小街尽头——这个已然改变的时光里,缓缓转身,阖眼:

依稀还是那个我却不再习惯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